close

安徽:夯實基礎提效能

在安徽省太湖縣晉熙鎮湖濱村紅土地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,紅艷艷的辣椒、紫色的茄子,一棵棵整齊地佇立著。“投入品購買,每個生產步驟都須記錄;企業檢測合格後,出具農產品產地準出證明,方能交給采購商。”理事長餘世台中月子會所台中產後照護科說,“隨著標準化水平不斷提高,種出的蔬菜基本沒有農殘,效益也大大上升。如今我們不但有自己的銷售點,還供應永輝等45傢大型超市。”

“農產品質量安全是一項系統工程,須統籌兼顧政府、企業、社會等各個方面。農產品隻有充分體現優質優價,讓市場主體積極主動地進行質量安全建設,多方共贏,現代農業才能形成可持續發展。”安徽省農委主任孫正東說,“近年來,安徽大力組織實施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,全面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,正在這一框架下有序開展。”太湖、金寨、宣州、和縣、長豐,這5個國傢農產品質量安全創建縣都形成瞭哪些經驗?記者對此進行瞭走訪。

抓全面覆蓋,打通監管“台中產後之家介紹最後一公裡”

在太湖縣晉熙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裡,農殘、藥殘、水產三種檢測設備一應俱全。“儀器、設備均是縣裡統一配備,平均每月我們要檢測400個樣本。”監管站職工李傳藝說。

今年初,農產品安全快速檢測體系被首次列入安徽省民生工程,確定新建800個鄉鎮站農殘快速檢測系統、400個畜產品重點鄉鎮獸殘和抗生素殘留快檢系統、200個水產品重點鄉鎮水產品藥殘快速檢測系統。“這在全國也是首次,給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增加瞭‘過濾網’,有效解決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‘最後一公裡’問題。”孫正東說。

宣城市宣州區農業、食藥監、公安等20多個部門組建聯席會議制度。“通過聯席會議,區農委、編辦、人社等部門對鄉鎮站監管人員實行專職專崗,一改監管人員由農技人員兼職的現象。此外,通過信息共享、案件互送、專項整治、聯合執法等10餘項工作制度,加強瞭跨部門合作、跨區域協作,有效提高瞭聯合監管執法效能。”宣州區區長汪侃說。

同時,安徽省還重點加強鄉鎮(區域)監管員、檢測員、協查員、內檢員“四員”隊伍建設。5個創建縣均建立瞭縣台中產後護理之家鄉村三級監管網絡,全面實施巡查和常態化監測,村級協管員已達1069人。長豐縣已建立鄉村監管網絡306個,網格包聯人員每生產周期不少於4次、重點農時生產季節每半個月不少於1次開展日常巡查,並且建立巡查工作檔案。

抓關鍵環節,產出來的都是安全的

“和縣有‘和縣蔬菜放心吃’的說法。”和縣執法大隊隊長李永付說,“現有農業生產模式中,一傢一戶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大。要管住每傢每戶,就必須從源頭抓起,首當其沖便是投入品管理。”

早在2001年,和縣就著手創台中產後月子建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縣,明令禁止禁限用農藥。2013年頒佈《和縣無公害蔬菜管理辦法》等規范性文件,在全縣范圍內禁售73種農藥,凡國傢規定禁限的全部禁售。

“管住經銷商,基本就管住瞭投入品的核心。我們將信息上傳與財政獎補掛鉤,和縣的經銷商每一筆進貨、銷售,隻要做賬,銷售對象、商品名、規格、數量等信息就自動上傳到監管平臺。”和縣農委副主任徐建兵說。

無論是批發還是零售,宣州區的監管平臺上都能看到銷售時間、數量、流向、用途等詳細信息。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局長彭曉明說:“2015年以來,宣州區共創建‘放心農資經營示范店’27傢,落實高毒農藥定點經營門店27傢,獸藥GSP認證企業74傢;同時推行農藥經營處方制,引導人們嚴格按照處方單進行病蟲害防治。”

在宣城市田苑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內,每隔一段就有綠色的農藥廢棄袋、廢棄瓶回收桶。“我們積極探索推進農業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和綜合利用,原則是誰銷售、誰回收。這正是以經銷臺賬制度建立完善為基礎的。”彭曉明說。

據瞭解,5個縣均對農藥、獸藥、飼料等重點農資產品全部實行登記備案、推行連鎖經營和集中配送;所有“菜籃子”產品種養基地、生豬屠宰場、奶站等全部實行投入品安全使用、生產記錄、自律性檢測和肉品檢驗、流向登記、無害化處理等制度。

研發和推廣先進實用技術,是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產的重要力量。金寨縣與安徽農業大學深度開展校縣產學研合作,圍繞重點特色產業,組建8大聯盟,推行首席專傢、縣專傢團隊、服務多個經營主體的“1+1+N”模式,積極發展稻蝦麥、豬沼魚、栗茶藥等循環農業。

和縣蔬菜產業發展局產業發展辦公室主任張太保告訴記者,大棚辣椒秋延越冬在田保鮮栽培、高溫煮田土壤調理等4項技術獲得國傢發明專利和新型實用專利。和縣制定瞭20多個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操作規程,除基地嚴格按照技術規程生產外,還引導一傢一戶按照園區模式生產,從農資購置、育苗、生產到采收、包裝、銷售,都嚴格按照標準規程操作。

抓消費倒逼,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監管鏈條

田苑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一批次蔬菜即將銷往上海。這些蔬菜“走”到消費終端前,基地、市場、超市均要進行檢測,還必須出具產地準出證明。

“根據我省有關規定,食用農產品進入批發市場、農貿市場等集中交易市場,市場開辦者必須查驗食用農產品產地證明或者購貨憑證、合格證明文件。嚴禁不合格食用產品上市,使產地食用農產品由‘規模必檢’轉向‘入市必檢’。”安徽省食藥監局食品流通處副處長宋執勇說。

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體系是該省民生工程的另一項重要內容。安徽省將拿出合計3000萬元,對2015~2016年獲得“三品一標”認證的經營主體進行補貼。

在太湖縣花亭湖綠色食品開發有限公司,掃描“程嶺”黑豬的二維碼,品種、生長周期、防疫情況、屠宰時間、檢測實驗室數據等信息一應俱全。這一產品上有兩套追溯體系,一套是其主要承銷商提供的麥咨達追溯體系,另一套則是由太湖縣農委開發的監管與追溯平臺,已於2013年上線。目前,該追溯體系已納入118傢農產品生產企業,涵蓋肉雞、豬、茶葉、蔬菜等。宣州區的華衛集團是一傢規模達1000萬羽的肉雞生產企業,他們自行研發的追溯體系,幼禽孵化、飼料加工、雞舍養殖、集中屠宰、分裝銷售等生產全過程一目瞭然。

2015年,長豐縣投入237萬元建立集政府監管、生產管理、消費查詢於一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網絡平臺,將全縣434傢生產經營主體納入信息庫,對51傢縣級以上經營主體賦予賬號和密碼,實現生產主體和農產品可追溯率達100%。

安徽省將搭建省級追溯管理信息平臺,優先選擇畜產品、水產品、水果、蔬菜、茶葉、中藥材等幾類農產品,開展“身份證”計劃行動,統一實施追溯試點。2016年明確29個生產經營主體、2017年明確40個生產經營主體統一開展試點,逐步擴大追溯范圍。(記者姚媛)


arrow
arrow

    tp9fk46np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