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電影病得不輕:超七成影片無法公映
騰訊娛樂專稿(文/馬躍然 責編/禾小夕 羅不靈)昨日,《貴圈》回顧瞭國產片商業化的十年歷程,發現中國電影這片“天”真的變瞭。的確,從2012年開始,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,《失戀33天》《人再 途之泰 》《西遊 降魔篇》《北京遇上西雅圖》等國產片把同檔期上映的好萊塢大片打得落花流水;電影票房過億不再是炫耀的資本,“5億”已成為判斷一部影票成功與否的新基準線。似乎,中國電影的春天,來瞭。
然而,這一切似乎來的太突然瞭,大半年來的火熱成績的確值得歡欣鼓舞,但並不能掩蓋中國電影市場存在的各種問題,票房數據無據可依、偷瞞漏報屢禁不止、盲目跟風是否會將中小成本電影打回原形?騰訊娛樂特約記者采訪中影、萬達、樂事等多位業內人士,把脈中國電影市場,繁榮表象下不僅有“小病”,還有“頑疾”,不治將恐深。
頑疾一:年拍近千部影片,70%以上不能公映
中國電影最大的頑疾之一,是做瞭太多無用功,每年僅有三成左右影片,能與觀眾見面。更多耗資成百上千萬拍出來的片子,最後直接鎖進倉庫,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。
2005-2012年,國產故事片總量及公映數量。數據來源:藝恩咨詢
31%的公映比率已是歷年最高
據統計,2012年中國生產地的影片數量高達893部(含動畫片、科教片等),其中故事片745部,僅次於美國和印度居居世界第三。但這745部影片,最終隻有231部通過影院與觀眾見面,隻占總量的31%,而且這還是2005年以來公映比例最高的一次。
從歷史數據可以看到,公映比例超過20%是最近兩年的事。即便是國產片集中爆發的2010年(《唐山大地震》《讓子彈飛》票房均達1億美元左右),國產片公映比率也隻有17.3%。最低的是2005年,全年260部故事片,隻有43部與觀眾見面,公映比率為16.5%。
而最搞笑的則是2006和2007年,故事片產量分別為300部和402部,但公映數量竟然都是74部。也就是說,和2006年相比,2007年多生產出來的那102部影片全都白費瞭。
或因“沒錢”,或根本沒打算公映
那麼,究竟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影片拍出來瞭卻沒有公映呢?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,這些影片主要分兩類:一類是因為投資有限,拍完之後根本沒有錢做宣傳發行;有些甚至連後期制作的錢都找不到 投資人看過樣片覺得不會賺錢,便果斷“割肉”不再繼續投錢,隻能胎死腹中。
另一部分,則是拍攝之初壓根就沒有打算要在影院公映,這部分影片要麼由一些大型企業投資,為瞭宣傳;要麼由地方政府出資,為瞭地方官員政績,或者塑造某個先進典型。這類影片的拍台中五星級月子中心攝目的不為上映,拍完之後任務就完成瞭,直接鎖進倉庫。
這種片子,多是納稅人“投資”的
不少電影人對這一現象痛心疾首,北京UME國際影城總經理陸遙說:“有些片子拍完後就不知道幹什麼去瞭,別說公映瞭,你想台中產後護理機構查一下它的去處都無從查起。”
另有業內人士稱,如果曾嘗試到影院公映,即便失敗瞭還能花錢買個教訓,但是像這種片子,錢花瞭什麼也沒買到。更可惡的是,這類影片中還有很多花的是納稅人的錢。”
頑疾二:投資、票房數據不公開,無經驗參考
在美國,每一部影片上映之後,其總投資多少、國內票房多少、海外票房多少,都有準確的數據並隨時向社會公佈。相關制片機構要想瞭解哪種類型的片好賺錢,或者想知道哪位演員在全球什麼地區最受到歡迎,都有詳細的歷史數據可查。
國內缺乏統一的票房統計標準
可在中國,這簡直就是一種奢望。目前就票房數據而言,出處五花八門,也沒有統一的標準。國傢電影專項資金辦(官方票房統計機構)、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,以及國內各主流院線都在統計,相關制片公司也經常發佈票房數字,但各個機構之間的數據由於統計時間和涉及影院數量的不同,往往有不小差距,也沒有統一標準。
《阿童木》票房造假捅破黑幕,八成國產片作弊虛報。
《阿童木》虛報票房事件曾引發軒然大波
2009年,中國在這方面曾發生過一起標志性事件。當時《阿童木》的國內發行方光線影業宣佈該片首周末票房達4000萬人民幣,但官方顯示的統計數字是1700萬,在業內引起軒然大波,光線影業也被迫公開道歉。道歉會上,國傢電影專項資金辦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,他們正在針對原系統進行軟件升級,預計一兩年後中國的電影票房統計就可以向全社會公開 這意味著任何一個機構或個人隻要登陸其官網網站就可以查到。
可時至今日,離《阿童木》事件3年多過去瞭,當年灰頭土臉的光線影業已經變成瞭行業老大,可國傢電影專項資金辦承諾的所謂“軟件升級”仍然沒有下文。作為政府服務部門,國傢電影專項資金辦從1991年至今已收納約30億的“國傢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”,本有義務公開行業數據的他們,其數據至今仍然不向社會公佈,僅對極少數業內媒體公開。
票房數據是同類影片的重要台中產後月子中心參考
看上去僅是一組組數字的電影票房,它的公開透明到底有多重要?實際上,它的意義不可小覷,遠不止是看一部電影“賺瞭”還是“賠瞭”。中國電影集團海外推廣公司總經理周鐵東告訴記者:“比如華語片的海外票房,雖然絕大多數不太理想,但我們不應該回避,因為它可以培養相關從業者的全球視野。做一個產品該麼定位,僅僅定位國內市場它就隻能在國內賣一賣,但如果我想定位海外,我該怎麼定位,有什麼參照,這時候同類影片的票房數據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。”
投資額度不透明,虛報成行業潛規則
其實不光是票房,絕大部分電影的投資額度也不透明,比如張藝謀的《金陵十三釵》號稱投資6億,可實際上據知情人向記者透露遠沒有6億,“6億”隻是一個宣傳噱頭 中國此前從沒有過這等投資規模的電影。此外,還有許多影片,投資幾百萬則對外宣稱幾千萬,投資幾千萬的一定要說上億,似乎說少瞭會沒面子,這似乎成瞭一個潛在的行業“規則”。
而這個惡性循環,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一部電影拍完上映後,它投資多少不清楚、賣瞭多少票房也不準確,更別提為整個行業提供借鑒意義瞭。到最後,所有人都隻能一直在“摸著石頭過河”,走一步算一步,於是走著走著就跌坑裡去瞭,因為沒有看到前車之鑒。
頑疾三:市場規范混亂,“偷票房”屢禁不止
今年4月《毒戰》上映期間,網友“HELLO張正中”發微博稱,《廚子戲子痞子》在四川省巴中市江北數字影院有偷票房的嫌疑,“我來看《毒戰》,買的票是《毒戰》,電影院的工作人員給我的《廚子戲子痞子》的票。”該網友@《毒戰》主演孫紅雷並質疑:“這個算不算偷票房?”
很快,《廚子戲子痞子》片方就發佈聲明稱,“偷票房”並非他們的授意,純屬影院的行為,偷去的票房最後既沒有算到《毒戰》頭上,也沒有算到《廚子戲子痞子》頭上,而是直接進入瞭影院經理的腰包。
“偷票房”,每年偷掉數十億
《武俠》公映首日,就台中產後護理中心介紹遭遇瞭偷票房。
其實“偷票房”在業內並不算啥新鮮事,《貴圈》曾在第30期策劃中,詳細介紹瞭“偷票房”的問題。《唐山大地震》《武俠》《戰國》等不少影片都曾爆出被偷瞭票房,但最後均不瞭瞭之。有知情者向記者透露說,“偷票房”的事情一般發生在二三四線城市,因為監管不嚴,通過偷、漏、挪、瞞等手段,錢最後直接流進瞭影院。
保守估計,中國每年偷、漏、挪、瞞報的票房大約在總票房的20%左右,以2012年的170多億年票房計算,那可是好30多億的巨額數字。更有知情者透露稱,一些地方影院經理的年收入可達數十萬甚至過百萬,其中“灰色收入”占據絕大部分。
在前段時間舉行的《2013年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》發佈會上,“偷票房”現象也成瞭現場重要的議題之一。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副會長耿西林說,針對這個現象,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一定要盡早出臺:“這個事真的是該管瞭,中國電影的快速發展一定要跟相關規章制度、政策的出臺同步進行,不能等到出瞭問題才去想辦法。”
影院進入門檻低易導致市場不規范
萬達院線副總劉歌則表示,每年因“偷票房”損失幾十億的說法可能有些誇張:“但誇大得並不多,、很多地區的監管是空白,因此出現瞭很多發行公司不斷增加人力投入,擴大發行隊伍,結果導致成本直線上升。”
另外在劉歌看來,影院業的進入門檻比較低,這也是市場不規范的原因之一:“隻要認識一個開發商老板,拿到一個好的地段,就可以開影院,但是瞞報的情況很多,我覺得亟待規范院線經理人資質、提高院線管理者和經營者的水平。”
頑疾四:成本回收渠道太單一,過度依賴票房
在美國,一部影片的票房收入大概隻占其總收入的30%,其它70%來源於影片的音像版權、網絡版權及周邊產品(如相關玩具和遊戲的開發)收入。但是在中國,一部影片成本的回收絕大部分都靠票房,這讓投資電影的風險劇增,一旦票房失敗就意味著血本無歸。
國產電影想收回成本,目前主要還得依靠票房收入。
票房成影片主台中月子中心比較要收入,這並不健康
中國電影集團海外推廣公司總經理周鐵東表示,一部電影尤其是大投資,靠票房賺錢遠遠不夠:“投資6個億,票房也6個億,僅僅靠影院肯定血本無歸。電影作為一個商品,它的生命周期很長,影院票房應該隻是車頭,然後由車頭來帶動其它收入。”
樂視影業總裁張昭也認為,電影是一個產業鏈,其實在這個鏈條上,各個環節都可以掙錢,但中國電影的現狀是大傢都隻盯著票房:“我就覺得電影產業有那麼多可以掙錢的地方,為什麼大傢都不去做,而是都到下遊去搶,最後大傢都不掙錢,所以怎麼把整個蛋糕做大才是根本。”
事實上,業內並非沒有在電影衍生產品市上上的探索,華誼可謂是這方面的先行者,《唐山大地震》《非誠勿擾2》等影片的衍生收入都分別達到瞭3300多萬元和2200多萬元,隻不過能有如此“好成績”的影片隻是鳳毛麟角,大多數電影在衍生收入上依舊是空白。
影院的出路:轉向場所經營
而具體到影院,目前,大多數影院隻把自己當成一個放電影的地方,也單純依靠票房收入營生,“我覺得影院應該由票房經營向場所經營轉變。”張昭說,最近幾年,一些大城市的豪華影院已經在開始向場所經營轉變,裡面有遊戲廳、咖啡廳、商店,甚至有酒吧、美食店:“這都是將來影院的發展方向。”
頑疾五:調研11年,電影分級制度依舊難出臺
4月11日,好萊塢大片《被解救的薑戈》在國內公映,可誰想到放映瞭幾分鐘,就被通知強制下線,觀眾被趕出放映廳,而影院給出的解釋是“技術故障”。其實是不是“技術故障”大傢都心知肚明。5月12日,《薑戈》重回內地影院,記者通過對比發現,兩個版本的不同之處,隻不過刪掉瞭一個比較明顯的裸露鏡頭。
這是中國電影沒有分級制度所導致的又一起典型事件,在海外制片公司和發行商看來幾乎是不可理喻的事情,但在中國卻是不可回避的現實:由於沒有嚴格的分級制度,不論什麼樣的影片,隻要能在影院公映,任何年齡段的觀眾均可以買票進入。
缺乏“分級”,諸多上映的影片嚇壞觀眾
缺乏“分級制”幾乎是所有中國電影從業者面臨的難題,尤其是類型片無法真正發展起來。一方面不少好電影難以在內地市場上映,另一方面,進入市場的也並非就100%沒有問題。
比如,2010年的《讓子彈飛》中,張默飾演的“六爺”切腹掏出腸子的畫面曾讓不少女性觀眾驚恐,甚至有人暈厥;張藝謀的《金陵十三釵》描繪的南京大屠殺和強奸場面,絕對不適合兒童觀看;2013年豪取12億票房的《西遊 降魔篇》,也曾把一些兒童觀眾嚇哭瞭。
《西遊》中諸多恐怖的場景嚇哭小孩,引發瞭分級制度的討論。
分級制度早在11年前就開始調研
事實上,從2002年開始,國傢主管部門的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,分級制正在調研之中,預計不久之後就可以出臺。可如今11年過去瞭,相關主管部門的負責人換瞭好幾撥,可分級制還在“調研”之中;最終不僅沒有出臺的跡象,“分級制”三個字甚至變成瞭敏感詞。
今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得主吳思遠(微博)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,他接下來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推動中國電影分級制的出臺:“不管領導喜不喜歡、高不高興,我們都應該把分級這個事情提到議事日程上來;隻有這樣,整個中國電影才能長遠發展。”
“頑疾”之外“小病”眾多,跟風電影成炮灰
除瞭上述五大頑疾,中國電影行業還存在著很多小毛病,它們雖然不足以“致命”,但也亟需改進,否則中國電影產業將無法持續健康發展。
毛病一,中國電影市場跟風嚴重
不論是之前的大片時代,還是如今的中小成本類型片,一旦某部影片火瞭,就有一大批同類影片蜂擁而上。2011年《孤島驚魂》在國內以800萬投資創下8000多萬票房後,2012年就有50餘部驚悚片入市,結果大部分票房慘淡。2012年底《泰 》大賣後,據知情者向記者透露,今年同類型影片超過瞭60部。
“我很擔心,如果所有人都想以小搏大,那中國電影就沒有大片可看瞭。”《二次曝光》投資人高軍說,《失戀33天》《泰 》等片成功的背後,其實有大量中小投資影片成瞭炮灰:“隻不過人們看到的都是成功的,如果都抱著投機心理去做電影,這是一件很要命的事。”
《失戀33天》火瞭之後,出現瞭許多“失戀”電影,但大都死得慘。
毛病二,內地電影檔期混亂
一些好萊塢大片上映日期一改再改,或者突然“空降”,導致一些中小投資國產片無處可逃,直接遭遇滅頂之災。最極端的例子如去年11月上旬,《寒戰》《天生愛情狂》《幸福迷途》《新媽媽再愛我一次》等11部新片為避開年底賀歲檔,擠在11月8日、9日兩天之內上映,結果隻有一部《寒戰》全身而退。
毛病三,制片方和院線的矛盾依然存在
2011年底,國內八大院線曾聯手對峙《金陵十三釵》制片人張偉平,雙方為票房分成吵得不可開交,部分院線旗下的影院甚至直接翻臉,在黃金時段不放映該片。
而到瞭2012年末,此類矛盾再次發生。賀歲檔即將到來之前,中影、華誼、博納、星美、光線五大電影發行公司聯合向全國院線提出“提高票房分成比例”的要求,想將分成比例由43%提高到45%。由於手握《一九四二》《王的盛宴》《大上海》《一代宗師》等關註度極高的影片,態度十分硬氣。對此,13傢院線也不甘示弱,表示發行方如果一意孤行,他們不惜以不放片的手段加以抵制。最後,雙方隻得協商達成更為靈活有利的“階梯式”分賬。
北京新影聯院線總經理黃群飛說:“在電影市場的初期,渠道是遠遠大於內容;但隨著渠道的增加,內容方面會越來越重,到底在哪一個結點上調整這個比例,各方還需要坐下來商量溝通。”
毛病四,票價較高,觀影環境不好
在美國,國民人均收入幾乎是中國的10倍,但電影票價卻中國相差無幾,3D電影甚至要比中國便宜。這無疑讓走進影院看電影,增設瞭一道門檻。
而在觀影過程中,時常出現大聲打電話,旁若無人地聊劇情,以及片尾字幕剛開始放映影廳就亮燈等陋習,則是需要中國電影觀眾和影院共同提高的問題。
總結陳詞
一直以來,觀眾對國產電影的罵聲多於誇獎,甚至有人發誓永不再看國產片;可當《泰 》《北京遇上西雅圖》《致青春》等影片上映時,觀眾們依然走進影院,或笑或哭。其實,中國電影大大小小的毛病一直存在,而這些則需要國傢主管部門和中國電影人共同解決。
比如,針對國產片公映比例低的問題,國傢主管部門可以加強協調、避免重復,從總體上控制產量、提高質量;而中國電影人也是時候該放下身段,真誠地去研究觀眾的口味和內地的市場。雖然,觀眾更多時候會抓著國產片的各種缺點喋喋不休,但在其內心深處依舊渴望能看到更好的中國電影。倘若有一天,觀眾不罵瞭,不理瞭,不進影院看國產片瞭,那才是真正的悲哀。
正文已結束,您可以按alt+4進行評論
在這裡,讀懂娛樂圈
掃描左側二維碼即可添加騰訊娛樂官方微信;
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“騰訊娛樂”,獲取更多娛樂資訊。
AUGI SPORTS|重機車靴|重機車靴推薦|重機專用車靴|重機防摔鞋|重機防摔鞋推薦|重機防摔鞋
AUGI SPORTS|augisports|racing boots|urban boots|motorcycle boots
留言列表